5月7日,就职于BV百度风投的谢思为开通了知乎账号(知乎账号:siwei),并在“机器人领域有哪些创业机会? 又有哪些困难?”的问题下给出了一个浏览量过万的高赞回答,时隔一周,她又相继给出了几个高赞回答。
谢思为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一级市场投资人都在成为“网红”。
一个月前,甚至一篇名为《清华陈晶:投资人的尽头是网红》的文章刷爆了创投圈。文章作者陈晶拥有清华大学法硕学位,曾是蓝象资本的投资副总裁。2021年中旬,教育行业“双减”来临,29岁的陈晶“一夜归零”。之后其进入抖音成为了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网红,公司年利润也突破了500万元。
(资料图片)
陈晶曾在文中提到,在还是投资人时,“我们经常往来于媒体高端活动,获得了很多投资奖项,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丝毫没有感到危机的来临。”
相较于陈晶的毫无察觉,同在垂直教育基金任职的王强却早早就预料到了大厦将倾。2021年1月19日,王强便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文章《给教培行业“吹个哨”》,而这也几乎是行业内最早谈及该类风向的言论。半年后,“双减”在意料之中到来,相较于很多同行的备受打击,王强坦然接受并进入大厂,后又回归投资行业任如悟投资合伙人,并且还成为了一名全网拥有近10万粉丝的“网红”投资人。
投资人为了投资项目,每天需要保持大量的知识输入,而在内化并形成投资逻辑后则需要一个输出口, 前沿方向+专业知识+投资人背景,几项因素叠加之下,其具备了在网络上成为KOL的基本条件,那在具体实操中又有哪些小窍门?
此次小饭桌采访到了王强 ,以下内容包含了一个投资人如何面对一个行业的“覆灭”、如何打磨出吸粉的内容、如何进行商业化等。
小饭桌:你有关注陈晶的那篇文章吗?对于“投资人的尽头是做网红”这个说法你怎么看?
王强:她这篇文章的最终目标是卖课,所以传递的观点是为流量服务,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我认同她的行为。但是很多投资人都写东西,能成为网红并愿意做网红的其实并不多,所以我不认可她的观点。
小饭桌:你很擅长辩证地看问题。
王强:可能和我的专业有关,我是学习数学出身,201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小饭桌:毕业之后就开始做投资了吗?
王强:我不具备典型的金融背景,毕业之后先去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做了两年的管培生,之后我当时的领导要出来创业做在线教育to B的SaaS,我成了那个项目的联创。在融资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北塔资本,他们认为我们整个团队的背景更适合去做投资,外加当时创业的心也不坚定,于是我们便在2018年7月加入了北塔资本。
小饭桌:你为进入投资行业补了哪些课?
王强:主要是对行业背景知识进行补足,比如一些典型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会遇到哪些坑以及学习怎样看人等。
大概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平均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当时我也明确地知道,将这段时间熬过去就可以了。
同时我也很清楚自己有一个很强的优势: 我非常了解产业。我和用户深度打过交道而不是只知道所谓的用户概念,我和C端、B端都真切合作过,了解他们的需求。
小饭桌:除了更了解用户之外,产业经历还能在哪些方面帮到你?
王强:当对市场上的用户、渠道、供给方式比较了解时,再去判断项目就会比较迅速,哪些项目在它的渠道中能走通,哪些不能,显而易见。
小饭桌:你投第一个项目用了多久?
王强:两个月。其实当时很务实,我推那个项目的核心原因是觉得创始人厉害,但我并不相信它的商业模式。我和创始人如实说了我的感受,并带他见了很多他想做的方向中的企业,最终我决定帮他测一测,先陪他跑这个模式,跑完之后再考虑下一步做什么。
他中间转型两次,每次转型都是我和他一起做,过程中我也积累了大量的创业配套经验。
小饭桌:你会与你所投资的创业者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分歧吗?你是如何处理这种分歧的?
王强:其实没有真正的分歧,投资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创始人才是公司的老板,所以与之存在分歧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投资人,要学会克制自己,没有人一定是对的。投资人需要做的是提醒创始人多补充自己的行业认知、告知他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帮他分析他需要一个怎样的组织等,总之就是帮创始人更深刻地理解他在做的事情,并接受这个事情。
他接受了,没有分歧;他不接受,也没有分歧。听他的就好。
小饭桌:但当时你刚入行两个月,加之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你又不相信,在内部推的时候肯定也面临了很多质疑。
王强:那个经历确实十分魔幻,我硬着头皮写了一份投决书,我当时的领导问我写的东西自己信吗,我说其实我也不信,但我觉得这个创始人做一件事肯定能成。
之后我将我领导与这个创始人拉在一起聊了聊,我领导也很认可他,之后我们盘了盘基金的盘子,发现还有试错成本,最后就出手了。
作为一位新手投资人,中间这个项目两次转型时,其实我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不过最终的发展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期。
小饭桌:所以投项目最看重人是你的风格吗?
王强:因为人的确最重要,一家公司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进行调整,包括运营组织架构、销售模式等等,但唯有创始人是变不了的。
小饭桌:当时的投资频率如何?
王强:一年2-3个,我本身相对谨慎,出手并不是很多。
小饭桌:2019年在线教育正是风口赛道,为什么你会处在一个很谨慎的状态?谨慎投资是你的风格吗?
王强:谨慎不来自于风格,而来自于对行业的理解。
很多时候行业火和行业的项目好完全是两回事。当对一件事研究得足够深的时候,就能明确看到一些看似好项目的问题。
我记得当时去看了一家在线音乐的公司,那家公司其实融了很多轮,很多明星投资机构都投了,因为当时我们基金的仓位还够,我就去接触了一下,当我聊完我就知道这家公司未来肯定会暴雷,半年之后,果然如我所料。
我也没有什么高超的手法,就是 依赖商业基本逻辑——算账,当交付成本超50%时,如果流量侧打不开,那账不可能算得过来。
小饭桌:什么时候离开了北塔?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王强:2021年10月份。从理性分析,行业的周期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就没必要再留在行业中。投资人这个职业,底层就是要接受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盛有衰,只是在线教育过于惨烈,其实诸如房地产、医疗、消费等行业也都曾有过黯淡的时期。完整经历过一个周期,可能是我目前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收获。
当我们深刻理解了行业周期,就不会那么纠结与患得患失。在行业上升期,个人应该多积累让自己成长,到了下坡期,坦然接受就可以了。
当然,考虑到我为公司和事业付出的心血,离开时还是比较难过。
小饭桌:你看待这个问题很理性、不煽情,是时间磨平了当时内心的感受,还是在当时你就是如此客观?
王强:我觉得是后者。其实我算是早有判断,在“双减”前半年我写了一篇关于政策的文章,那可能是行业内第一篇的预测文章。
投资必须要关注时代背景,所谓的时代背景就四个: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我们关注这四个东西变化带来的新投资与创业机会。我对于研究政策比较感兴趣。
小饭桌:为什么之后还是选择了做投资?
王强:我其实在字节过渡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大厂。我觉得我还是更适合做投资,因为我特别爱思考和算账。
小饭桌:之后就去了如悟投资?
王强:是的,如悟是一个对我很认可的前辈创立的基金,2022年年中,我加入了如悟。
小饭桌:你主要关注什么方向的投资机会?
王强:目前我主要看消费与AIGC方向。
小饭桌:在两个方向分别关注什么机会?
王强:消费没有特别多可说的,我自己的一个判断是: 消费其实是属于中国人的“口红效应”。近期消费行业稳步增长,像为了吃顿烧烤开车去趟山东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目前主要关注消费的两个趋势, 第一,基础消费品渠道的变化,当抖音、视频号等在本地生活流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之后,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本地流量渠道跑出来,也有产生一些新品牌的可能性; 第二,餐饮预制菜化,这会带来餐饮连锁化的大规模提升。
AIGC其实我也研究了一段时间,研究得深了,会发现真的要变天了: 生产力的改变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最终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变化。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最大机遇。
小饭桌:具体AIGC在国内有哪些你比较看好的创业方向?
王强:这波新的AIGC的机会底层来自于大模型,而模型是知识和逻辑的封装,人类社会每一件事情本来也是由模型来表达和驱动的,例如公司是一种模型,包括战略营销和研发等,城市管理、国家治理也一样。原来的体系下各种模型是由人+组织治理的各种机制来保证的,但是这次AIGC的机会让原有的各种模型中机器智能占比更高,在这个逻辑上, 目前我觉得AIGC行业可能有三层机会。
第一层是行业模型,各个行业都会有很多沉默数据,这些数据并未被公域所获取,在国内这些数据大多存在于微信群中,如果能将行业内的数据提取再训练,就可以形成一个垂直的行业模型,这会极大提升行业效率。
第二层是产品应用,比如游戏、图片、虚拟主播等,但这部分市场会有些吊诡,资本市场投资人聊了很多应用,但出手的很少。核心就是该类应用缺乏壁垒,短期供给稀缺、用户新鲜度高,流量与收入都涨得很快,但一旦供给过剩之后,数据就会降下来,这也是当前整个市场大家比较困惑的地方。所以在这个逻辑中,工具产品一定要至少具备网络效应、规模效应、替换成本三者之一,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第三层是为公司做2B服务,每一个传统公司都希望通过运营工具提效,但让员工自主学习并不现实,所以需要为员工做如何使用AIGC应用的培训,之后进一步可以为公司做组织架构调整。这类机会的终局是做成行业的SaaS公司,即把各种提效的工具提炼集成SaaS,给公司提供服务,而一旦出现更好的工具,可以在SaaS上的接口做切换。这类公司会积累很多客户数据,所以会替换成本非常高。
最后聊一句, 这波AIGC会让整个产业链变得更短、公司变得更小,今后人人都是也必须是创业者。
小饭桌:AIGC是目前创投圈最火热的赛道,作为一家非明星机构,如何去竞争优质项目?
王强:我觉得目前AIGC还远没有到当年新消费赛道“拼刺刀”的时刻。同时从我个人出发, 我只会投我能看懂的机会,比如相较于底层技术,我会更关注于行业层面上游的应用。
小饭桌:什么时候开始做视频号?初衷是什么?
王强:大概是从去年10月底开始。我做视频号是因为之前喜欢写文章来梳理与输出一些商业逻辑,但后来我发现文章的流量明显不行了,同时日常咨询我各种问题的朋友和企业建议我将聊的这些内容拍成视频,所以我就开始做了,没什么复杂的原因。
除了视频号,我还会将拍的视频同步发到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目前视频号和小红书反馈更好。我复盘发现,我个人的风格不太适合抖音,我日常也不刷抖音。
小饭桌:在各平台火起来的内容是否具有一致性?
王强:不太一样,经常会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情况。我对视频是否火这件事情看得十分佛系。
小饭桌:你现在会受流量影响策划一些选题吗?
王强:不太会。 第一,我不会追热点,我每两周拍一次视频,所以在时效的敏锐度上会降低,也就是说,我不是很在意这段时间各平台的流量在追什么话题; 第二,我会将内容做得更有传播性,既然决定在互联网上更新内容,这是对我付出时间的尊重,所以我会不断迭代内容。
小饭桌:有哪些可分享的方法论?
王强:底层逻辑就是对自己的内容框架进行赛马。比如我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内容框架,包括内容结构、背景、表达的方式等,最终根据数据反馈进行分析,不断迭代,也就是要去分析你的视频数据好和不好的原因,再去调整。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短视频该怎么拍的教程,但我觉得那都是“术”,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对于这种典型的低门槛、快速反馈的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做,之后迭代。所以这本质上考察的是人的思考能力。
小饭桌:如果持续有人教,那迭代的过程是否能够跳过?
王强:文娱行业烧了那么多钱最终汇总出一个结论: 所有可能火的IP都是被筛选出来而非培养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应该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内容承载形式,没有一份通用的模板适用于所有人。
小饭桌:你现在在各平台的粉丝量情况如何?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商业化?
王强:我在全网大概10万+粉丝,粉丝群里也有1000多人。我的商业化是被粉丝倒逼出来的,他们最初希望我建个群,在其中交流,之后又建议我做知识付费甚至出一些课程,但之前我一直没做,思考了半年。因为我对于商业化会比较谨慎,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 好的商业模式最终真的能产生交付,消费者付费之后不会觉得是被坑了就会复购,这样会越做越容易。我希望我的粉丝买了我的课和社群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我之前犹豫的点是对于自己的交付效果要求太高。而且我对于靠商业化来赚钱的诉求并不强,没必要因为这种事情做坏自己的口碑。所以也是拖了半年,到现在想清楚了才开始商业化的。目前正在筹备AI+商业的社群和课程,6月初会发布,希望能把传统企业、创业者、技术人员以及大厂都拉进来,来解决当前这个大的AIGC周期初期的信息差和资源链接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
我认为自己在做的是有价值且符合趋势的事情,未来半年到1年资本市场对AIGC的投资一定会非常火爆。未来3-5年,AIGC对各个行业的渗透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很多,我看到了非常多实践案例,也欢迎在AIGC方向创业的人都找我聊聊。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