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内容页

【环球速看料】炸裂,微软2028年要用「人造太阳」核聚变供电,天网AI降临

来源:亚设网 2023-05-12 17:23:17

在OpenAI身上赌对了,这次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作者:新智元,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2028年,如果微软用上核聚变,外加超强AI研发,必将是全球的game changer。


【资料图】

颤抖吧,人类!

2028年,微软将要靠「可控核聚变」为超强AI供能。

当地时间周三,核聚变初创公司Helion宣布,微软已同意从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力。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还是这家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这意味着什么?

无限能源+最强人工智能……

搞不好,天网在1975年就来了,只不过我们每个人不知道。

当然了,这么重要的合作,少不了Altman的转发,「微软成为Helion的第一个客户,这是核聚变能源的第一笔商业交易。」

英伟达科学家Jim Fan称,「自托管的人工智能+能源系统即将到来。」

微软下注「人造太阳」,一场豪赌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如何用核聚变进行发电,但在技术上的攻克,一直有着不少的阻碍。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人造太阳」,并且实现商用,意味着人类将会获得无限能源,彻底解决能源危机。

5年后,可控核聚变商用,Helion的牛皮是不是吹的有点大?

这个胆大包天的承诺,若不能实现,还要向微软赔钱。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公司,甚至哪个国家摘得这个清洁能源的「圣杯」。

嗯,不管咋说,微软倒是信心满满。

微软总裁Brad Smith称,「如果我们这项工程技术发展势头不感到乐观,就直接不签了」。

Helion预计,将在2028年之前将其聚变发电装置上线,并在商定的一年内,实现50兆瓦,或更高目标的发电量。

50兆瓦,是什么概念?

当聚变装置完全能达到产生50兆瓦能量的速度时,能够为当地约40000户家庭供电。

相应地,微软也将根据发电量支付电费。不过,具体价格暂时未透露。

一位知情人士称,Helion目标是将成本降低到每千瓦时1美分,1度电仅花0.07元人民币。

就目前进展,Helion正在制造一个原型,据称明年将会展示通过核聚变发电的能力。这比5年,还要来得早......

成立于2013年的Helion,大约有156名员工,与巨头微软的合作,对其来说意义重大。

Helion在声明中写道,Helion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对整个核聚变行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不仅推进了商业核聚变能源上市的时间表,还支持了微软定于2030年前实现的负碳目标。

如果微软真的能够在地球上首次用上核聚变,会咋样?

AI的发展直接就直接炸天了,到时候,科幻片可不再科幻了。

就像Jim Fan所说,

整个系统可以自我托管:人工智能研究新的核聚变技术,来改善自身能源,并加速训练,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核物理研究者......

微软相信,未来十年最大的创新可能是在聚变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

这些都可以相互交叉。就像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都需要大量的电力,而核聚变可以提供这些电力。

目前来看,微软在人工智能上已经压到宝了,核聚变成为下一个赌注。

Sam Altman曾向Helion投资了3.75亿美元,外媒报道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

Altman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出世上最酷的技术演示,而是为世界提供电力,而且是成本极其低廉的电力。

在他看来,Helion和OpenAI同样重要,并且都是人类未来的相关组成部分。

他希望Helion能够在2028年之前,将电力输送到电网,并表示自己每个月都要到访Helion公司一次,为公司一些管理人员提供建议。

这也体现了Altman野心勃勃的目标:开拓能源,延长寿命。这与人工智能一起,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到目前为止,Helion已经筹集了超过5.77亿美元的私人资本。

明年上线演示

去年12月,美能源部宣布了一项重磅研究突破,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实现了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超过了向目标发射激光所产生的能量。

这项最新突破,进一步推进了核聚变的研究。

核裂变发电厂的原子分裂过程,为美国提供了近20%的电力。但核聚变系统,是可以利用氢原子结合形成氦时,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电能。

目前,对于Helion来说,即便前路有很多艰巨的挑战,但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Helion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首席技术官Chris Pihl、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研究主管George VoTroubek

在2021年,Helion成为第一家让核聚变达到1亿摄氏度(1.8亿华氏度)的私营公司,而聚变的最佳温度大约是这个温度的2倍。

太阳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可以将其称之为「终极核聚变机器」。

为了将这个过程转化为能够在地球可行的规模,工程师们需要建造一个装置。在这个装置中,他们可以创造和维持一种叫做等离子体的过热气体。

在等离子体中,轻原子核可以碰撞在一起能够聚变,进而产生能量。此外,这个系统还必须有效地为电网捕获能量。

对于许多核聚变公司,他们都在寻找稀有氢同位素氚来帮助燃料反应,但Helion计划使用量子计算中运用的稀有气体氦3。

Helion首席执行官David Kirtley表示,Helion的技术将具备这种能力。

Helion创造核聚变及计划捕获电力发送到电网的过程

据称,Helion将在今年,即将完成第7代聚变装置「北极星」(Polaris)的建造,并在明年上线演示。

这是使用一种「脉冲高功率磁体」的技术实现核聚变,旨在通过磁铁产生的高磁场来压缩燃料产生核聚变反应,以生产低成本的清洁电力。

预计,到时候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都将被克服,北极星将生产净电力,恰而证明了Helion商业产品的可行性。

2028年前,Helion要打造的新反应堆,与北极星大小相同,并将能源输送到电网。这个装置将被安置在一个30000平方英尺的大楼里。公司还没有公布它的确切位置。

核聚变装置的一端

网友:先实现了,再说

对于2028核聚变实现商用,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就是炒作。

我感觉这个还是得看学术界的进展作为指标,现在八字都还没一撇怎么公司就敢保证五年后可以了。

核聚变应用为时尚早,相应的基础材料,技术还没开发完成,主要还是炒作?

当他们能够「实际」产生比投入更多的能量时,再叫醒我。归根结底。所有这些新闻发布和来自这些初创公司的废话都是为了炒作。

现在,他们想用核聚变进行同样的炒作。

不搞工业的人对核聚变一类的难题理解是只要有个「构型」「点子」,就能突破。但实际上核聚变想真到商业化那一步,每个部件都很难,要比现在人类能做到的标准提高一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和ChatGPT这种软件开发是不同的,因为程序的规则是完全尽在人类掌握的。

但是有网友称肯定是有技术的,像OpenAI一样,一般不会提前5年大声嚷嚷。

你们认为Helion吹牛画大饼,还是真的有大杀器?毕竟有OpenAI的先例,现在对这种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能太轻率地否定了。

有网友还给算了一波,50兆瓦电力需要在2028年之前可靠地生产。即使假设50兆瓦*24h*365=438K兆瓦时,相对于1864万兆瓦时约等于2%的年消费量。

28年,用上核聚变的微软,会不会再次实现超进化。

参考资料:

https://www.wsj.com/articles/microsoft-bets-that-fusion-power-is-closer-than-many-think-cb1b09dc

https://twitter.com/sama/status/1656295333465587712

https://twitter.com/DrJimFan/status/1656377663261650944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