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开年第一个好消息来了。
Monolith砺思资本的首支VC基金终于浮出水面。投中网获悉,该VC基金规模近3亿美元,已于近日完成首关。
自2021年11月亮相以来,Monolith砺思资本鲜少对外,略显神秘,首支基金也并非VC基金,而是规模5亿美元的二级市场基金。如今首期VC基金正式成立,Monolith砺思资本的理念风格打法也开始显露出来。
(资料图片)
研究了一番,我先放个结论:
曹曦的Monolith砺思资本大概算得上近几年投资人单飞创办的新基金里,路径依赖最小的一家。直接点讲,曹曦的新基金,不是把之前打法全套搬来,而是在理念、组织、团队各个层面有一些创新和巧思。
Monolith创始人曹曦
“新”在当下很稀缺,也很关键。VC这种资管品类,虽算得上模式先进,但整体来看,近年鲜有实质的迭代和变革。说得再直白些,整个行业玩法愈发趋同,卷得也越来越凶,尤其大白马基金的组织和方法论已趋成熟,加之庞大规模的受制,很难再实现收益水准的超越。
见惯风浪的LP都在期待“黑马”,期待差异化带来的另一种可能。在这种语境下,Monolith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募资近3亿,只用3个月
老规矩,先给大家“翻译”官宣新闻稿。
曹曦的首期VC基金规模近3亿美元。横向对比过往案例,算是适中。但放在如今的募资行情来审视,这体量着实不错。我个人更倾向认为,这个规模是曹曦基于基金理念、能力边界的一个合理选择。
有点吃惊的是,这期VC基金自开始募集到首关,仅用了三个月。这么快的步速我好像只在2021年市场大热时见过几次。在募资难于上青天的当下,过程这么丝滑,恐怕还是少不了“黑马基金”的光环加持。关于这一点,我曾在Monolith首期对冲基金的解读《曹曦成立新基金Monolith,募资超5亿美元》谈过,这里不做赘述。
本期基金的LP有了明显的结构进化。新闻稿写道:美元VC一期基金的LP包括众多美国著名大学捐赠基金,国内外知名母基金、慈善基金会,及国内外著名家族办公室等。首支二级市场基金的众多企业家、投资机构出资人也参与了本期基金。
其中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LP阵营中竟有美国LP。自去年起。出于大家都知道的某些因素,北美LP集体大撤退,这一趋势至今仍在延续。想拿下这块蛋糕的GP很难打开局面,跑遍北美颗粒无收的例子不少。Monolith砺思资本的VC基金不仅拿下了美元LP,而且是大学基金这种质地优秀的美元LP(据我了解还是顶级大学),说明北美LP对中国市场并不是零窗口,对砺思资本这样的新基金还会买账。
二是LP结构的进化。砺思资本的首支二级市场基金更像founder’sfund,出资人以企业家朋友圈为主,多少有点“朋友帮衬”色彩。这期VC基金的LP明显质地更优,结构也更健康、更市场化。
一个信号很明确了:曹曦回到VC主场,弹药已完备,真正的游戏开始。
Monolith砺思资本定位偏精品VC,团队精简,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团队也仅15人左右,投前团队10人左右,强调产业、技术、投资的复合背景,纯投资背景并非首选。射程偏早期,种子至AB轮区间为主,单笔金额200-2000万美元为主。对主射程之外的项目也保留空间。据了解,去年某超级消费项目的某轮融资,Monolith也参与其中。
组织结构上,Monolith砺思资本有一些非首创但比较新的地方。比如,组织扁平,信息透明,据悉,砺思的投资团队有职级划分但无title划分,大家都叫investor。再比如内部的投研过程和结果,甚至IC(投资决策会)都向全员开放,这为下文即将聊到的打通一二级策略提供了组织前提。
另外,Monolith砺思资本设置了Fellow项目,主要参与者包括高校教授、产业高管、创业者等等。Fellow项目本身并不出奇,很多VC都有这一配置。但Monolith设置Fellow项目,我认为很有必要。
一个定位精品VC、人员规模克制的基金,难免在项目覆盖、品牌影响力的势能有限,Fellow圈子是个很好的补充和外延,也是“聚气”的有用载体,有助于sourcing项目,也在基金品牌、认知效率上有助攻。
新VC的心气
重点来了,聊聊打法。
开头我提到过,砺思资本的路径依赖色彩很小,一个佐证就是基金打法并没有延续大VC一贯的“赛道”投法,所谓“扫射并祈祷”(spray and pray),而是“主题式投资”。
这一打法借鉴了常年保持高水平业绩的硅谷知名VC USV(Union Square Ventures)。USV的投资理念是在不同市场阶段确定不同投资主题(Thesis),主题决定投资标的,而且会随时间不停迭代。
Monolith目前确立三个方向:下一代消费互联网、前沿技术、全球toB toC服务。相对于赛道,“主题”的描述显然更宽泛,也并非TMT投资高手曹曦全都擅长的。具体投什么、怎么投。暂未可知,我们要等之后具体案例。
相对显性的是用人策略。主题比赛道的链条更长、涉及面更广,砺思资本采用一种“三明治式”用人策略,比如,以消费科技为主题,将在上游技术、中游供应链、下游产品各配置一位有相应长板的投资人共同协作,各自在各自擅长领域出手。
上述听起来像是用“专才”,其实不然。听闻砺思资本光过去一年就面试超过两百位候选人,人才标准苛刻,放在精品投资机构框架也make sense,这类机构对于单点投资人的能力要求通常是很高。砺思设了四个人才为纬度:
1. specialist,某个领域专家
2. generalist,具有通盘视野
3. 有过商业、投资相关训练
4. 是“创业者型”而非“打工型”
这一投资和用人策略,有优势也有挑战。优势在于,基金施展空间更宽广,投资人得以专注于擅长领域,不存在直接竞争和VC常见的赛马压力。说白了,不是组织框架内的零和游戏。挑战在于,招人困难,几个维度差异较大,十分考验最终的拍板水平,也就是合伙人曹曦的投资决策能力。另外,这也决定了基金的规模上限和增速相对有限。
另一“路径依赖小”的佐证是,砺思资本没有将投资视野完全局限在VC或是对冲,而是直接将一二级打通。
具体操作,引用合伙人Tim Wang的描述叫“最小化噪音,最大化认知”。“最小化噪音”指通过跟踪全球范围上市公司,拓展视野宽度,从而更好识别早期公司,带点“以终看始”的意味。“最大化认知”指对于VC团队瞄准的投资主题,再通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研究,全链条跟踪,从而锁定最佳投资机会。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我归纳为“更高的视野”。近些年,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参照价值越来越高。一级投资机构设置二级视角,比如开展二级研究、招聘二级经验的员工,已成趋势。但砺思资本相对特别的地方在于,一早就在理念和组织上为”更高视野“铺平了路,所以前文提到的组织扁平,信息透明,也是相辅相成的必然。
换句话说,这套理念也只能放在精品VC的框架来玩。
用“更高的视野”来看,VC、PE、股票,本质都是资产配置的工具。中国市场广阔,发展速度较快,来自美国硅谷华尔街的这些投资工具,到了中国这个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市场,多少都有点“变种”——中国可以生长出完全不同于美国小而美VC的巨大投资机构,把做大规模变成稳赚不赔的手段,还有近年常谈的VC逐渐PE化,PE逐渐VC化,一二级投资相互借鉴等等,都算不得美国基金的典型发展趋势。
显然,中国的美元基金已经难有直接参照。在内外挑战不断,竞争愈发充分的市场,如何“卷”过他人似乎是主旋律,却少有机构能打破依赖,真正进化,将合适的投资工具玩转到位。借鉴硅谷先进VC的思路,同时破掉传统VC的局限,试着站在更高视野,选用更多资产配置工具,做出一个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基金。这大概才是曹曦的心气所在,也是美国LP买账的故事。
另据悉,Monolith砺思资本今年也有启动首期人民币基金的计划,人民币基金如今已是资产配置必不可少的抓手。回看砺思资本自成立以来的每一步,也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了。(文/曹玮钰,来源/投中网)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