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内容页

环球热文:汽车工业百年巨变:新王到底是什么样子?

来源:亚设网 2023-02-07 11:25:10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未来将如何演绎这一类的文章,挺多的。这些文章的内容可能五花八门,但主题都是一个,燃油车江河日下,新能源车百花齐放。

旧神已死,新王当立。


【资料图】

老偶像确实已经是明日黄花,可新王到底是什么样子,全市场还处在一个盲人摸象的状态中。

如何判断新能源的未来,面对各种五花八门的预测,迷了眼的我们最终还是要借用一下第一性原理,回到这么一个问题:

汽车的本质是什么?

01、汽车的本质就是个交通工具

全社会,包括我们,都倾向于将个人的价值升华,来维系这个社会基本的运转。安心处用来养神,稻粱谋用来过日子,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从过日子的角度,汽车,本质上就是个交通工具。最终的目的是将人或物资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考核指标是便宜可靠。

电动车凭什么打败燃油车,无非还是便宜可靠。

电车百公里耗电15度,按照充电桩最高1.5元每度,需要22.5元,如果是油车,百公里8升,假如两者费用相当,每升油需要低到2.81元。不到3块钱一升的油,我相信现在绝大部分司机做梦都没有印象了。至于可靠性,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机电控,本来就不容易坏,唯一有问题的是电池,但现在电池技术进步很快,未来也不会是问题。

汽车终究不过是汽车,当汽车越来越回归到他的工具属性的时候,就越考验大工业化生产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主打自动化和智能驾驶的小鹏这两年风头不再,比亚迪顺势崛起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其实并不高,根据公安部交通部管理局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是3.19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310万辆,只占全部汽车保有量的4.10%。

虽然还有95%以上的汽车是燃油车,而且这些燃油车全部淘汰成为新能源可能还需要大半个世纪。但是其实大家都明白,燃油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02、变革中的汽车行业三大势力

《易经》中有一个卦是讲变革的,就是第49卦泽火革卦,在革卦之前是水风井卦。井这个意象,象征着变化不大,自生自养,长期因循守旧的结果必然就导致了变革的发生。

《孙中山全集》中曾经将人分成三类,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以及不知不觉者。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就是泽火革卦中对应着上面三类人面对变革时的应对方式。

浩浩荡荡的新能源大趋势下,现在的汽车行业,也存在着三大势力。

先知先觉者已经all in,后知后觉者层层加码,不知不觉者天真浪漫。

已经全力以赴的先知先觉者们包括特斯拉、比亚迪以及那些新势力们。

进入2023年以来,特斯拉已经从底部反弹了50多个百分点了,看来是2022年4季报和降价让市场又有了信心。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估值的风暴眼,他的市值直接决定了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尤其是新势力的估值。特斯拉四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让现在才八千多亿的比亚迪显得那么有“性价比”。

客观的说,特斯拉的相对竞争力是在下降的。我们很难说,特斯拉将来会怎么样,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曾经的特斯拉,至少可以当得起伟大这两个字。如果没有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特斯拉的出现,尤其是2020年元旦的那次降价,正式宣告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开始。

与特斯拉和后面跟着亦步亦趋的新势力们相比,比亚迪是一个异类。比亚迪在新能源时代的定位,就像燃油车时代的丰田,现在看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为丰田的品牌定位,哪怕在经过了四五十年的追赶以后,总有一种让人不翔的,一言难尽的感觉。而比亚迪现在的情况,假如高端品牌仰望能够按照发布会宣布的标准打个七折量产,现在的所有厂商,无论是新能源的还是燃油的,全都要跪在地上唱征服。

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曾经这么嚣张的是特斯拉,未来可能是中国的同僚。

后知后觉者就是一众传统燃油车厂商们。

不管现在的燃油车厂商们内心是不是认同,面对大趋势也不得不加码投入,既然是不情不愿,内中自然就会有着各种的拧巴。

由法国的PSA、意大利的菲亚特和美国的克莱斯勒三个跨国汽车集团合并起来的斯特兰蒂斯集团,他的CEO卡洛斯·塔瓦雷斯在2023CES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如果欧洲政客找不到应对中国汽车公司进军欧洲的解决办法,这将导致欧洲汽车市场面临‘惨烈的竞争’”。

丰田汽车的前CEO丰田章男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电动车生产不环保”、“电动车普及会导致日本缺电”。

所有这些都是拧巴的表现,君子豹变,但不一定都是心甘情愿。

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因为那个世界汽车行业风云突变的年代,我们还在埋头补课。新能源替代燃油这次变革,可以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最大的一次变化。

工业基础决定上层经济建筑,这次变化将奠定未来五十年的工业格局。

汽车行业占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三分之一,一个国家GDP的10%以及全社会零售总额的10%,就是我们讲的汽车行业的“311”。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是,在新能源赛道上,合资企业只是没有发力,一发力国产新势力通通完蛋。结果当丰田BZ4X一出,懂车和不懂车的的人都沉默了。真的是,曹丕媳妇进菜园。

最后是不知不觉者们。

易经里面对应的是“小人革面”,这里的小人并不是贬义,只是指的后知后觉的那批人。

在任何时候,不知不觉者们都是绝大多数。这种状态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即使认识到了现实,却仍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改变。

新能源的大趋势,2022年感受最直接的就是二手车厂商,原来的保值神器,丰田汉兰达居然崩了,这让多年以来的铁打铜铸的估值体系烟消云散。

这些车贩子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以不收新能源车来规避可能的变革风险,但市场却没有放过他们,而是以击穿估值体系的方法,让他们体会了一把在股市套牢的感觉。

在2022年,哪怕新车中新能源的渗透率在一线城市已经超过50%,但当你去到四五线城市,还有那些更广阔的县城、乡镇,新能源车仍然是一个非常新奇的事物,偌大一个停车场,新能源车依旧是寥寥无几。

对于新能源这个大趋势,整个社会还存在着非常大的预期差。

03、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方向

很喜欢上面这张来自于“思想钢印”的这张图,展示的是流动性与股票基本面的对照关系。在A股这种高流动性环境下,任何高景气、有想象力的题材,都会在早期被打到非常高的估值,导致后来的参与者投资回报率非常一般。

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结到上面这张图。

新能源汽车,到底更像哪根线,目前走到线的什么位置了?

汽车整车企业,比如比亚迪、长城汽车,在2020年涨幅巨大,都是三倍的涨幅,2021年还接力上涨,虽然长城汽车后来调整了下来,但是比亚迪一直横盘,像极了最上面那根流动性过于充沛的线。

1、比亚迪到底值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评估,作为新能源龙头的比亚迪,现在的股价里面到底埋伏了多少预期。

比亚迪现在的市值,按照全口径(港股+A股)计算是不到9000亿,假如我们按照20倍的市盈率,单车1万块的净利润,现在市值对应着一年约400万的年销量。比亚迪2022年销量是186万辆,综合看,2023年保守实现300万辆的可能性比较大,假如维持现有国内300万辆的规模不变,海外再有100万辆,这个预期基本是对应到2023年底的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

那么比亚迪实际销量有可能到多少呢?燃油车时代南北大众加起来最高的年销量大约在400万辆左右,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上限。

现在回到一个问题,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到底更像燃油车,还是更接近于电子产品。如果像燃油车,那南北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就是比亚迪的上限,如果像电子产品,那比亚迪的市占率至少可以看到30%,按照中国乘用车市场一年2400万辆的规模,天花板就会提升到700万辆。哪怕燃油车时代,丰田现在日本的市占率也超过50%,按照这个市占率,单单中国市场就会孕育出年销1000万辆的巨头。

解决这个问题要看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核心部件的区别,传统燃油车三大件中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个都是妥妥的机械部件。而新能源车的这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电池属于电化学+机械,电机属于电力设备,电控则是电子设备,至于智能系统,那已经属于计算机范围了。

总体来说,新能源车虽然不能完全归于电子设备,但显然电子设备的占比相比传统燃油车要高得多。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新能源车的竞争格局相对会更像手机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

我们以前预测比亚迪600万辆的年销量,其中国内海外各一半,现在我们觉得,这个上限可以适当放松一下,比亚迪可以做到的全球销量,是1000万辆,其中国内可能比500万辆更高。按照单车1万块的净利润,20倍的市盈率,比亚迪的市值,乐观者可以看到2万亿。

2、如果有牛市,龙头该是哪个行业?

让我们再换一个思路,如果从现在起五年内有一场大牛市,你认为哪个行业最有可能成为龙头?

牛市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估值膨胀,所以每次牛市都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从这个基础上国运和股市确实是相关的。

2005年那一波大牛市的背景就是加入WTO之后实体经济快速增长,基建上台阶带来的对大宗商品的蓬勃需求,所以煤飞色舞是最主要的特征。2015年的大牛市对应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TMT行业成为显学。

’那我们下一波牛市的特征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用排除法。在现有的31个申万行业中,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和医药,基本上占到了全部公募配置的一半。食品饮料和医药这两个行业,作为传统的大消费,很难在估值上讲出一个合理的故事。比如,白酒卖到全世界?白酒是个文化符号,假如有一天茅台卖到全世界,那一定是我们的工业品已经占领世界市场了。

医药行业呢,这个竞争力吧,还不如燃油车时代的中国合资企业。除了大消费,传统的金融地产也很难,至于那些周期性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很难出现共振,而且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最快的时期也过去了。上次牛市大火的TMT,这两年也很难看到什么大的突破,现在的ChatGPT确实很优秀,可它只是现在互联网的一种线性进步。

我们下一波牛市的大行业,一定出自电力设备和汽车这两个大行业,对应的都是新能源赛道。因为只有这两个行业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同时能给世界生产力的进步,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3、汽车行业该怎么投?

汽车行业一定会出一个市值超越贵州茅台的龙头。

这个新能源时代的龙头公司,是不是比亚迪重要么?不重要,因为我们根本就等不到比亚迪兑现。

最关键的是,目前让你选一个中国最有可能实现新新能源年销1000万辆的龙头,根据你手头现在掌握的资料,你觉得谁最有可能呢?吉利、长城、奇瑞、长安、广汽,抑或是新势力的蔚来、理想、小鹏、问界?

从市值来看,目前市场选择的就是比亚迪。贵州茅台目前市值2.3万亿,当牛市来临,比亚迪的市值一定会超过贵州茅台。

量化上有一种方法叫做配对交易,两家公司,买入低估的,卖出高估的。用在汽车行业中,也可以买入长期市场增长的,卖出长期市场萎缩的。买入特斯拉,卖空丰田汽车是一种配对方式,这是看多新能源,看空传统燃油车。但是如果是特斯拉和比亚迪呢?

除了比亚迪之外,还会有好几家万亿市值级别的整车厂,就出在我们上面提到的这几个国产整车厂。

有一个被忽略的整车厂就是上汽集团。应该说,在汽车行业几家合资企业的中国合资方中,上汽集团是公认的管理水平最高的一家。上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合资方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在国产新能源的围攻下竞争优势下降,但除了合资产品之外,上汽自己的产品其实挺能打,2022年上汽集团汽车出口量高达90.6万辆,这其中有大约48万辆是上汽收购的名爵品牌贡献的。

如果有一天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这两根拐棍不行了,上汽集团被迫自立,那个时候可能就是上汽集团真正的拐点。

客观的说,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上汽集团可能比不过大众,但跟BBA还有日系的丰田本田相比,上汽集团的竞争力并不弱。

汽车零配件行业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严格意义上说,整个锂电池产业链都算汽车零配件。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的龙头是宁德时代,现在市值1.1万亿,超过比亚迪。

传统的汽车零配件行业则面临的是零和博弈的问题。由于我们的燃油乘用车行业是围绕着合资企业建立起来的,现有的传统汽车零配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以为合资企业配套为主的。所以在这场东升西落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可能会面临的是原有燃油车市场配套迅速下降,而新能源车市场开拓又不足的空窗期,这会造成企业的盈利状况普遍的下滑。

因此受益于这股新能源浪潮的汽车零配件公司其实并不多,就集中在那10-20家公司上,交易相对比较拥挤,但好在总体估值并没有泡沫化,普遍2023年的市盈率30倍左右,长期持有还是有合理的成长收益。

从成长性的角度看,汽车零配件行业最具成长性的细分行业主要是那些传统高端燃油车品牌的奢侈配置,通过中国的大规模生产制造工艺摊平成本,从而迅速普及的平价新能源车型上。这些奢侈配置包括HUD、空气悬架、天幕玻璃、豪华座椅、大旋转屏以及各类安全性配置等等。

汽车零配件行业有一个估值黑洞,华域汽车。就像光进入黑洞都会被吸走一样,华域汽车强大到让任何估值方法都失效。

华域汽车作为上汽集团的核心零配件供应商,常规年收入在1400亿左右,净利润80亿,常年市值不到600亿,市盈率只有8倍。上汽集团占到华域汽车的收入一半以上,确实影响到了华域汽车的成长性和估值,但如果将华域汽车分拆估值,市值就会大幅膨胀。

华域汽车在2021年全资收购了延锋安道拓,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座椅供应商。这一部分收入200亿,净利润大概16亿左右,一直在讲汽车座椅国产替代的继峰股份,2021年国内业务不到50亿,市值接近200亿。

华域汽车的车灯部门华域视觉,市占率大概是星宇股份的1.5倍,星宇股份现在市值400亿。此外,华域汽车在特斯拉上的单车配套量超过了拓普集团,拓普集团现在市值接近800亿。

我们只能说,上汽集团和华域汽车崛起的阻碍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崩得太慢了。

最后是传统的汽车服务行业,包括汽车销售,二手车回收等等。

汽车4S店业务在特斯拉模式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度被认为已经过气了,直销才是大方向。最近几年这种思路有了大幅的改观,主要是市场发现直销模式顺风局无敌,一旦碰到逆风局背锅侠都找不到。当然,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整体管理水平肯定不能像燃油车那样粗枝大叶,前期也没有太多的利润空间,但是汽车经销商被市场抛弃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后续估值可能有所修复。

关于投资,有一句话这么说,“站在山顶与山脚的人,看对方都很渺小”。

投资需要站在山顶,但更需要了解山脚的人怎么想的。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