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目 > 内容页

省非遗馆里哪些点不容错过?这份导览攻略请收好

来源:腾讯网 2023-08-31 15:33:1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蔚 实习生 王一菲


(资料图片)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昨日下午(8月29日)开馆,首批预约入馆参观的有500位观众。

一进来,感觉就是大。这座非遗馆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3.5万㎡,地下二层、地上五层。

很多观众连导览册也来不及看,就问保安:大船在哪里?戏台在哪里?小朋友可以体验的非遗项目在那一层?

看来,是时候需要出一份攻略了。

【一楼】

从非遗馆朝西正门进入后,是一个挑高的巨厅,非常开阔。先别急着一头扎进展厅里,往前方走,就是非遗馆的总序厅:“中国时间·浙江日子”。如果你领到了馆方准备的限量两千本的打卡护照,这就是第一个盖印点。

★“中国时间”——总序厅

设计创意来源于二十四节气,装置悬吊在天花板上的天象图上,像一只倒挂的大钟表。只不过,表盘上的指针变成了北斗星,围绕表盘的数字变成了二十四节气。

天文图参照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苏州石刻天文图,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至1085年)。深蓝色的天象图背景,加上几层古铜色的圆环,以浙江的铜雕等金属工艺类非遗项目制作。根据现实中的不同时令,大表还会把每一个节气投影在地上。

接下来,可以参观基本陈列厅了。从哪里进去?找到“越山向海”这墙上的四个金属大字,入口就在边上。

基本陈列厅分布在一楼与二楼,分“口传·印记”“手艺·生活”“身心·智慧”“演绎·风韵”和“仪庆·精神”五大板块。

先进入的是“口传·印记”展区,展示的是浙江非遗“民间文学”门类中的国家级项目。

★“白蛇梁祝”粒子动画

这里有一个沉浸式影像装置,在星空穿越中,梁祝和白蛇传说中的代表性元素,比如伞、桥、船等等,以银河里的星云姿态向你飘来,非常梦幻。

接下来,进入“手艺·生活”展区,展示的是以“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为主的77项国家级及以上代表性项目。这一区块,分布了好几处非遗传承人的展示互动台,比如木板水印、篆刻、西湖龙井炒制、永康锡雕、竹编等等。

其中,在陶瓷烧造展示台附近,请注意排排坐的几位“瓷器大佬”,分别是嵇锡贵大师的越窑青瓷作品《缠枝牡丹》、陈新华大师的《婺窑灰釉双鱼系兴赏瓶》、徐文奎先生用婺州窑衢州白瓷烧制技艺烧制的《金瓯永固杯》、徐朝兴大师的龙泉青瓷作品《牡丹瓶》。它们是浙江陶瓷烧造技艺的代表性作品。

★匠心竹韵——手艺生活板块

这是第二处打卡盖印点,展示的是竹器相关的非遗项目,以传统竹编手法将自然乡土野趣带入展厅当中。这只由传承人何红兵创作的《九色鹿》集中体现了东阳竹编工艺的千变万化,鹿的每一个面的编制工艺都是不同的,共用了20多种东阳竹编传统编织技法。观众不仅可以看,还可以用手摸,去感受一下不同编织技法带来的错落触感。

“手艺·生活”展区的最后,有一面电子展墙很有趣,可以互动一下。馆方的设计团队跟拍了60多位传承人工作时的手部状态,点击小图,就可以放大看视频,见证一件件手造在浙江匠人的巧手下翩然而出。

穿过以展示“传统医药”与“体育游艺与杂技”门类中15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的“身心·智慧”展区,终于可以一睹大船的乘风破浪了。

★东海渔汛——绿眉毛海船

这是第三处打卡盖印点。“绿眉毛”海船是非遗馆的标识性展项,以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舟山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定制打造,长22.5米、宽5.5米、高13米,足足占据了非遗馆一角两层楼高的空间。

“绿眉毛”海船因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而得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船”之一。身处一楼,可以仰望这艘大船,看它具有明显特征的船底、船首,绕到玻璃幕墙这一侧,有一条楼梯可通向船的甲板,透过甲板上的玻璃,可俯视下面的货仓和船员的生活空间。再沿楼梯而上,就能将这艘大船尽收眼底,船的正前方一整面墙的大屏,波涛汹涌,海鸥博浪,非常带感,也非常出片。

【二楼】

看完大船,惊喜一重接着一重。一座流光溢彩的巨形龙灯就在楼梯的尽处等着你。

★巨大的首饰龙灯

这是全国最大的一件首饰龙灯,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如奎为非遗馆专门制作。龙灯全长6.2米,高4.2米,宽2.04米,共四层楼阁,布置了80多出戏,数百个人物 。龙灯内部有200多个齿轮,靠着船侧的把手手摇,能让龙身上所有的亭台楼阁里的戏曲人物动起来,犹如看戏一般。

如果好奇首饰龙的内部结构,一旁有玻璃展示柜解构了的齿轮结构,观众可以亲自手摇体验一下首饰龙是如何动起来的。

包括首饰龙灯在内,“仪庆·精神”展区展现的54项国家级项目融合了其他门类中与民俗密切相关的项目,讲述浙江人终其一生秉持着的种种信俗与敬畏,比如嘉兴的硖石灯彩、台州仙居的无骨花灯、湖州长兴的百叶龙等等,还有浙江地方特色的祭典庙会活动。

进入“演绎·风韵”展区,看到听到的是浙江类型丰富、异彩纷呈的传统表演艺术。展示的除了国遗大师徐小英使用的龙池古琴、新浙派古琴的开创者徐白元先生的徐氏家族所制琴外,还有国家级传承人楼正寿捐出的他父亲楼如竹老先生演奏楼塔细十番音乐所用的乐器等等。这里还有一处古琴艺术体验空间,可以坐在蒲团上,看高山流水,听浙派古琴名家的代表作。

继续往前走,观众会路过一面红墙洞窗,正对着华丽的万工轿。万工轿后,是一座古建,复刻了东阳卢宅的核心部分肃雍堂的前厅。这是第二个文化空间,也是第四处打卡点。

★寻山问居——肃雍堂艺术空间

这一处文化空间以带有山地环境元素和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为依托,重点突出金衢一带民居营造技艺以及宁绍地区令人瞩目的“十里红妆”婚俗。

东阳卢宅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江南士族宅第,前后拥有九进院落,规模宏大,精美绝伦,有“北有故宫,南有卢宅”之称。肃雍堂是其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建筑。馆内的复刻采用梁架裸露的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种传统民居营建中平时隐蔽的结构,并欣赏到精美的东阳木雕。

在肃雍堂一侧,还有一座运用了骨木镶嵌技艺的万工床,极致的工艺与万工轿不相上下,堪称顶级奢侈品。一堂一床一轿,这里是演绎古装穿越的绝佳之地。

接下来是一处动手达人的天堂。展墙上,投影播放着浙江省又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作业过程,投影屏上部就是实体搭建的简装版木拱桥“编梁”,以三角力学原理,以横梁与纵梁相互穿插的结构方式,构筑起稳固的拱架桥梁。

★木拱桥模型体验台

这里有两个长长的体验台,一个摆满了榫卯的结构部件,一个摆满了拱桥编梁的棍棍木条,每张台子各有六个体验区,可让六组观众同时依照示意图搭模型体验,非常有挑战性,可以说是最受“积木达人”欢迎的互动区。 

二楼参观的最后,我们进行第三个文化空间“觅水行商”,也是第五个打卡处,以水乡环境元素和水乡生产生活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依托,展示杭嘉湖平原水乡人民独特的文化生态。

★觅水行商——水乡文化空间

杭嘉湖是蚕桑重要产区,也是织造技艺发达地区。这里有传统的杭罗织机,绍兴的乌篷船,有“天青色等烟雨”的意境。走到这里,建议大家停下脚步,在水乡的一处廊檐下歇坐一会儿。当然,在这里凭栏而望,是看不到船摇而过,听不到水声欸乃的,但这里的落地窗正对着之江文化中心的公共广场,另外三大馆尽收眼底,非常适合远眺。

继续移步,这一个陈列厅里,大屏上正在播放《延禧攻略》里的片段,仔细看,细节里的刺绣、绒花都跟非遗技艺相关。非遗项目支撑起的影视服化道已然成为重要看点,还有以非遗技艺创作的非常具有现代化、时尚感的作品,如朱炳仁的熔铜庚彩青花作品、钱利淮的竹编雕塑、陈明伟的骨木镶嵌时尚手包。这就是非遗的魅力,不因时光而消逝,也不因守旧而固化,活态、流动、创新,非遗人永远在路上。

【三楼】

沿扶梯,上三楼,先进入的是第一个特色主题馆——传统工艺馆,厅口就是第六个打卡处。

★鲁班奇妙锁

鲁班锁是中国古代利用榫卯结构创造的手工艺制品,这把巨型的鲁班锁象征着浙江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及背后凝结的非凡智慧。它综合运用了地方特色传统手工艺原材料进行重构,包括铜、锡、竹、石、瓷、纸、棉等多种材料,质感、纹理各有不同而又和谐统一,是一件古今交融的装置 。

传统工艺馆的精品区展示的是浙江省“双国一大”代表性传承人及其精品作品。所谓“双国一大”指的是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们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领域的最高水准。我们浙江也是拥有最多“双国一大”传承人的省份。这里的展品含25位大师及作品,件件堪称“大佬”。

换展区的内容会定期轮换,本期的主题为雕刻,展示的是包括东阳木雕、黄岩竹雕、嵊州根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在内的传统雕刻类非遗技艺。

传统工艺馆也许是让人快门按得最多的地方,因为顶级大师作品的精妙极致,无处不在。而这一切是如何诞生的,可以通过一个体验空间来了解,这是第六个打卡处。

★“工艺第一现场”

工艺第一现场通过一处三面围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观看从原料到作品的完整流程,理解传承人们对材料的不同处理、对技法的灵活运用、对造型和装饰的思考、对生活美学的执着追求。

沉浸式看纪录片,非常上头。

走过传承区——百年芳华,这里王氏、沈氏、朱氏、张氏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体系,其代表性在于四代以上传承,且在家族中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承继技艺的同时也是对工艺的情怀与敬畏的薪火相传。

进入第二个特色厅——传统戏剧馆。很多人走到这里,就知道来到戏剧的地盘了,因为前方有一个巨大的盔头凤冠装置。

★凤冠顶立、一秒入戏

以戏剧里的凤冠为元素,打造的这个装置,是为打卡拍照量身定做的。人站在一个特别的点位上,镜头里的你就刚刚好戴上了这顶华丽的凤冠,一秒入戏。

走过右手边的浙江戏剧发展简史,可以看到这个展厅的中央,陈列展示着四大浙江代表剧种——昆曲、越剧、绍剧、婺剧的典型服饰。有当年顶级IP《西园记》中饰演男主的国家级传承人汪世瑜所穿的小生戏服,有婺剧国家级传承人陈美兰在《辕门斩子》中演出穆桂英时所用的一件女靠,还有另一顶级IP《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的戏服,最后是越剧《陆游与唐婉》中的戏服。

★传统戏台

走进戏服对面的门,就到了非遗馆的又一个视觉地标——“非遗之眼”传统戏台,因为从馆外看过来,透过三楼的巨幕落地玻璃,刚好能看到这座传统戏台。

古戏台由古建筑专家黄滋主持建造,通面宽11.8米,通进深6.6米,通高8.93米,重60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的戏台,有非常漂亮的十个高高扬起的檐角。戏台采用传统工艺建造,12根木柱支撑整个上部结构,藻井层层螺旋而上,起到共鸣、扩音的作用。

戏台采用了“前台后场”的经典布局。在戏台的两侧,原来在“幕后”的演员化妆和换装空间也展示出来了,开放式给观众参观欣赏;无演出时也能进行盔帽、头饰、戏服等展示。

古戏台每天都有表演哦,听说开馆初请来的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昆剧演员们表示经典折子戏。

【四楼】

要更好欣赏传统戏台全貌,可以再上四楼,四楼有设计单独的看台。

四楼特别适合想要深入地了解非遗,挖掘研究非遗项目的观众,这一楼有完全公开的阅览区,有文献的保存区,有非遗数字大脑等等。

【负一楼】

最后,逛完非遗馆,除了盖完印的护照,和在非遗衍生品商品选中的商品,可以电梯直下到负一层的非遗美食区淘货。

地下一层汇聚了20家左右的非遗美食,品鉴购买之外,这里还在推广食育的概念——通过吃,我们能感受到跟食品有关的通识性的知识。所以我们希望不仅在吃的一种品味,同时给到孩子一个教育的内容。

另外在地下一层的话,还有一个青少年体验中心,有9个非遗项目的课程式参与体验,未来会开放预约。

图片由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