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而在甘肃定西,马铃薯已能创造超225亿元的年产值,完成了从“土蛋蛋”到“金疙瘩”的转变。本月15-17日,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还将在定西举办。9月8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十五届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的相关情况。
(资料图片)
我国马铃薯年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1/4左右,年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不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联农带农的作用也很突出。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指出,我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在脱贫地区,3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都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这些地区农民收入的1/3都来自马铃薯。
在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下,我国西北、西南主产区域规模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国的近70%。其中,甘肃的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而甘肃定西,已是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
甘肃省定西市市委副书记温卫东介绍,目前,定西全市培育的种薯生产企业有36家,年生产优质种薯2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300万亩,产量500多万吨;加工龙头企业有28家,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96万吨以上。
从“温饱薯”到“振兴薯”,马铃薯已是“定西名片”
作为“舶来品”,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十六世纪,明末清初,因为社会动乱造成人口锐减,马铃薯凭借它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特点,对人口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增长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马铃薯传入定西的时间则更短,温卫东介绍,直到200多年前,马铃薯才扎根定西。“马铃薯与定西相伴而行,传承着定西人民艰苦奋斗的过去,承载着定西人民发展致富的渴望,凝聚着定西人民乡村振兴的希望,寄托着定西人民开放合作的追求。”温卫东说,在定西,小小的马铃薯实现了从“温饱薯”“救命薯”到“脱贫薯”“致富薯”“振兴薯”,进而成为“定西名片”的华丽转身。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兰西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的战略腹地,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是中国西部交通的重要交汇点。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最佳天然场所;干旱少雨但与马铃薯雨热同期的气候资源,为马铃薯的块茎膨大和品种提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较为充裕的耕地资源和立地条件,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会届时将启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蓝皮书》编纂工作
温卫东介绍,下周召开的“2023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 开幕式上,将宣布组建中国定西马铃薯30人专家团,同时启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蓝皮书》编纂工作;大会邀请到了10个马铃薯主产省份、甘肃省内10个马铃薯主产市州、马铃薯产业领域10家知名企业参与其中。届时,多名马铃薯产业和食品加工领域知名专家将为定西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
期间,定西还将举办全国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观摩交流活动、首届“定西宽粉”品鉴交流活动。
会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温卫东特别提及了“定西宽粉”。他介绍,除了拥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近年来,定西延长马铃薯产业链,“定西宽粉”也成为亮眼的品牌名片。
温卫东告诉新京报记者,全国三分之一的马铃薯淀粉出自定西,定西粉条在当地具有突出的群众优势,“家家户户会做粉,而之所以我们称之为‘宽粉’,其实不单单指粉条的宽度、规制,也能体现我们陇中儿女宽阔的视野、宽广的道路,这是一种对马铃薯的情怀。”温卫东表示,定西还将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开发,提升马铃薯效益。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