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3年开年,蔚来举起了裁员的刀。
2023年,从裁员开始
2022年,经济低迷的寒气传递给了全行业。许多大厂不是在裁员,就是走在裁员的路上。一时间,裁员大潮席卷国内外。迈入2023年第一步,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就宣布要进行裁员,进行团队内部优化。
02
“高效”蔚来汽车越走越低被冠以新势力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曾以“高效”驰骋汽车市场。此次李斌撂下狠话整顿内部,可见是真急了。曾经以“高效”站在新势力造车第一梯队的蔚来,近几年是越走越低。从以下几点看,蔚来走低是必然的。1.从汽车交付量来看,蔚来早已被后来造车新势力甩在了身后。根据蔚来官方给出的数据,2022年蔚来全年共交付新车12.24万台新车,同比增长34%。而其竞争对手的情况呢。埃安的交付量为27.11万辆,同比增长107%,拿下2022年新势力造车的第一宝座;哪吒15.2万辆,同比增长118%;理想汽车13.32万辆,47.2%;零跑交付11.13万辆,同比增长154%;蔚来的交付量和增长速度都不占优势,出现增长疲态。2. 测试车事故的冷血回复激起民愤后,接二连三出现品牌信誉危机。2022年6月23日,上海创新港蔚来汽车总部一辆汽车从5楼冲出大楼坠落,车辆侧翻在地,最终造成两名试车员身亡,舆论事件引发热议。蔚来汽车的公关回应重点强调坠车事件与“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引发网友“冷漠”的斥责后,随后迅速删除原声明,把回应的重心放在人命上。作为头部造车新势力,出现事故时首先是推卸责任而非生命至上,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反噬自身。“翻车”事件后,蔚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品牌信任危机。2022年12月20日,蔚来内部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被窃取。尽管李斌亲自下场安抚,但是毫无疑问,蔚来在人们心中“高效”的形象正在土崩瓦解。
3. 新车上市后出现软硬技术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无法达到客户预期事实上,蔚来之所以能站在造车势力第一梯队,正是因为其品牌优质的服务。正如李斌自己所说企业内部出现低效问题,反映在消费者层面便是软硬件质量的变化。在2023年开局之年,蔚来便发布公告召回部分ET5电动汽车共计997辆,称其在前舱避震塔受冲击变形后可能会挤压高压线束,存在安全隐患。
其实在此前就有车主跟相关媒体透露,新车购买半年后进行升级之后,行驶过程中仪表+中控屏幕死机(黑屏)的情况反复出现。随后,又有多位网友指出售后的问题,“车机无法连上网络,拿去修,修完回来过两天又连不上了。车辆异响拿去修,修完回来更响了”。诸如此类的吐槽声连绵不绝。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开始下滑的时候,蔚来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4. 组织和团队迅速扩张,员工管理制度无法及时跟上据相关媒体报导了解,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缩招人员不同,蔚来平均每周都有200-300新人员工入职,有时高达400多人。目前,蔚来总员工数已经超过3万人。组织迅速扩张过,内部管理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问题的暴露。李斌也逐渐意识到这点,于是宣布压缩开支和优化团队。5. 供应链脆弱李斌在谈到蔚来的2022年的8个不足中有一点:针对需求波动,惯性太强,调整不及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根据资深的汽车从业者的观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是以销定产的代工模式,所以对于电动车来说,产能是影响其销量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转头就可以去其他品牌提现货,诸如比亚迪、特斯拉、小鹏汽车等。汽车整车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于供应商与工厂。蔚来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上海,包括博世、蒂森克虏伯、采埃孚、博雷博、梅克朗、伟巴斯特等关键部件供应商,而蔚来的代工厂则在江淮。上海疫情爆发时,物流供应链直接受挫,这也导致供应商断货,工厂也在一年内两次停产。脆弱的供应链导致蔚来无法及时根据需求波动进行及时调整,不管是金钱上还是市场份额上的损失都比较难以弥补。 李斌真的急了2022年底,大厂的高管如“击鼓传花”式的进行内部整顿。马化腾在腾讯内部会议上宣布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声称可能会砍掉腾讯新闻的业务;刘强东在京东内部培训会上,痛批京东高管拿PPT欺骗自己;雷军在内部信中宣布小米的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换帅,王翔退任,卢冰伟接棒。在高管们接二连三采取措施时,李斌也坐不住要治治自家的大“企业病”了。有行动才会有结果,对于蔚来的“未来”,我们静观其变。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